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qlshuwu.com

第1840章 战后清算(2 / 3)

加入书签

迢出兵替朝鲜抵御外敌,金尚宪对其目的并非一无所知。在战前的接触中,这几方就已经通过海汉向他提出了大致的要求。

联军中另外几方对朝鲜的要求,综合起来就是在战后开埠通商,允许他们的商船商人入境,并在贸易方面享受与海汉同等的优惠条件。当然了,在见识了大同江基地的建设规模之后,这几家在战争结束之后或许也会生出别的心思,甚至会向朝鲜提出驻军要求。

金尚宪对于建立外交关系,通商贸易这类要求倒是没有太大的反感,根据他所了解到的信息,海汉的都城三亚便是南海首屈一指的贸易港口,正是因为有许多国家的商人商船前往该地区进行贸易,海汉才能有足够的财力以极快的速度崛起于南海一隅。

金尚宪所了解的信息自然很片面,但也可以作为朝鲜寻找强国之路的一种参考,如果跨国贸易能够给朝鲜带来繁荣,那么允许这些国家的通商要求也不是什么坏事。但这种发展道路必须是处在朝鲜的管理之下,而非这些国家的自作主张,所以对于联军各方提出的条件,哪怕到最后都会答应下来,金尚宪也希望能够掌握住主动权。反正这又不是等外国援军来拯救战局的时候了,稍稍拖上一拖,着急的也不会再是朝鲜一方。

在北方的鸭绿江畔,进行了三天两夜的追击战之后,清军最后还是使出了断尾求生的战术,但留在朝鲜国境内断后的两千清兵几乎悉数战死。在双方的最后一次交手过程中,已经疲惫不堪的清军没有再给海汉军制造出太大的麻烦,海汉军所需要做的便是不断地开火,保持对清军的火力压制,然后逐步推进战线。清军虽然构筑了临时阵地和一些掩体,但面对新近才被投入到战场中的这支海汉追兵,依然是连半天都未能撑过去便宣告覆灭。

而负责追击清军的独立团二营和海军陆战队的两个连在确认清军主力已经全部渡江返回辽东的清国控制区之后,便将打扫战场的任务交给了后续赶来的朝鲜军,然后返回鸭绿江下游的义州,与驻留此处休整的独立团一营和联军部队会合。此时联军在义州境内的兵力已经超过四千人,无需担心清军还有余力再发动第二波攻势,倒是对岸如九连城这样的清军据点格外紧张,担心联军会乘势渡江发动反攻。

不过赶到鸭绿江指挥的王汤姆也不想再打了,这三个多月的战斗打下来,海汉军的伤亡数字看似不大,但考虑到参战部队全是军中精锐,单兵价值远非寻常部队可比,王汤姆和钱天敦都不愿再在这种雇佣兵战争中付出太大的代价,因此将清军赶过鸭绿江之后便果断终止了战事。

当然朝鲜方面肯定还是巴不得海汉将战斗继续进行下去,最好是直接给鸭绿江对面的敌人来个灭国之战,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不过既然海汉不愿意打了,而他们也掏不出更多的钱来让海汉军继续卖命,当下也就只能接受这样的结果了。

按照与朝鲜军方达成的协议,海汉将在鸭绿江畔留下一些军事顾问,指导和训练重新接管失地的朝鲜军队,并协助他们在鸭绿江上建立水面武装,以免下次清军再有类似的动向时,边境守军连一点自保之力都不具备。

另外朝鲜军方也已经明确地表示出想要向海汉采购数艘探索级战船的意向,不过考虑到朝鲜在战后的财政状况,大概是不太可能一次性全款购买了。几个朝鲜将军每天都到王汤姆这边报到,而且都是自带酒菜过来,希望能够通过他在军火装备的采购方面获得一些优惠条件——比如说先货后款之类的。

这套把戏在王汤姆这里自然是行不通的,他虽然是个武官,但这些年南征北伐见过的状况实在太多了,早早便看破了这些朝鲜武官的意图。虽然朝鲜人想要的直接赊账不可能实现,但王汤姆给他们介绍了另外一种折衷的办法来解决军费预算不足的问题,那就是以朝鲜官方的名义向海汉银行申请办理专项贷款。

海汉银行向国外的军火买家提供专项贷款的操作并不是新鲜事物,早在数年前便已经有了这种交易方式,也极大地促进了海汉对外出口武器装备的贸易规模。例如去年马打蓝国和荷兰大量购入海汉武器装备,一部分交易款便是来自海汉银行提供的贷款。

当然这种贷款并不是谁都可以申请,海汉银行及其他相关部门自有一套标准来评估对象是否具备这样的资格,而且往往会有一定的附加条件,比如政治外交方面的承诺,亦或是抵押物产或土地等等。

王汤姆告诉这些朝鲜武官,海汉银行可以向朝鲜国提供购买战船的经费,但前提是朝鲜国要允许海汉银行进入经营,并且承诺一个合理的还款时间。

朝鲜武官们并不了解海汉银行这种机构在经济领域的真正职能和作用,只是按照王汤姆的解释,将其简单理解为钱庄银号,既然能够给朝鲜提供购买武器的经费,他们当然不会介意这种海汉官方机构来朝鲜开些分号。至于海汉银行进入朝鲜之后会有怎样的影响,对朝鲜的长远发展是好是坏,他们不懂也不想去弄懂这些问题。当下朝鲜需要的是强大的可以守卫国家的军队,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得有足够的经费去购入更高级的武器装备才行,海汉银行能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