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qlshuwu.com

第一章 星际大挪移 (5)(1 / 2)

加入书签

莎鄱紆山结

莎鄱紆山结位于海拔四千公尺以上的高原地区。

勘察队到达山结后,立刻在北方的平台上扎营。指挥官将成员分成六小队,一队坐镇营地,四队分四个方向深入地面细勘,一队则驾着侦察型飞行屋负责空中鸟瞰,及深入人力难以到达的地方探索。

经半年的观察与汇报,他们发现一万年前,莎鄱紆山结的北方,曾因地壳变动发生断裂,形成一条由东转西南再西折的狭长河谷险地,名叫狄贝河。

狄贝河东北高西南低,高度由海拔三千五百公尺蜿蜒下降至二千七百公尺。狄贝河的北岸群峰林立,终年云雾繚绕,北有的肯特色山,西北是亚兰山;与南岸的莎鄱紆山结隔着河谷对望,北高南低,二山群高度相差近千公尺,北岸的高山与针叶林,犹如矗立在莎鄱紆山结北方的天然屏障,保护着莎鄱紆山结。

从空中鸟瞰狄贝河,宛如一条货物输送带。河谷肚腹最宽处两岸相距有一百五十公尺,越往上升,两岸距离渐近,纵切面的袋口,最近处只有六、七十公尺。两岸崖壁皆是结晶岩石,寸草不生。

狄贝河有如年迈而稳重的舵手,在落差大而蜿蜒的河道上,喘着大气却不急不徐尽责的游动着,把每一滴碧绿的河水送入慈祥平静的狄贝湖中。由于狄贝河、湖位于高山上,且两岸山势高耸,因此河谷终年日照不足,瘴气烟雾迷漫,除了尾閭美丽的狄贝湖外,人们很难见到碧绿的河水。

莎鄱紆山结面积约200万公顷,四週环绕着千年原始丛林,地形由西北向东南次递下降,缓缓进入丘陵地形。山结北面丛林的外侧是一千多公尺深的狄贝河谷,因此,丛林外侧尽是陡峭悬崖。

丛林间,南北各有一条河川,北川穿越丛林北流,至悬崖边飞漱下注狄贝河;严冬时,河水凝结成水晶般的道路,蜿蜒在丛林间,美仑美奐,景緻迷人。南川流经高原五分之三的面积,随着地势向东南曲折下行,进入东南丘陵地后,水势趋缓。南川流域有高山聚落,环境清优,民眾生活安定。从观察到的这些情形研判,足证在天灾肆虐下,这里大部分的地方的确都没受到波及。

有一次,当侦察飞行屋飞上狄贝河上空时,巧遇金曜星大放光彩,河谷云雾稀薄,侦察人员隐约看见一条闪着光的铁索桥横架在两山山腰之间,固定在南岸这端的,约在山结悬崖下方200公尺处。

正当勘察员想横渡山谷时,金曜星忽然瞬间隐没,烟雾由谷底漫升上来,快速淹没铁索桥,更向飞行屋逼近。侦察员发现仪表上显示,对岸除了植物外并无人类或其他物种的活动跡象,接着,飞行屋就被山谷漫上来的烟雾包裹的密密麻麻,仪表上亮起紧急指示灯号,显示能源即将耗尽,须立刻返航。勘察员心想,既然对岸并无物种生命跡象,且「维能量」也只计算出莎鄱紆山结是可居住之地,并不包括对岸的山群,于是依照仪表板上的指示返航。

山结北方的平台,也就是勘察队紥营的地方,是块质地结构紧密的宽广岩石平台,平台西侧有一天然岩洞,洞内面积可达70公顷,隐藏在千年树丛下方;站在平台上无法窥视岩洞所在。岩洞内有一处深不见底的绿色水潭,潭水源自北面岩壁流淌下来的水泉,那泉是经过千年丛林过滤后的甘泉。据勘察员观测,甘泉的源头是岩洞唯一一处非岩质地形,只要稍加开闢,就是岩洞通往丛林的捷径。

勘察队将地理环境一一记载于分析报告书上,并建议在山结的平台上建造「维能量」总部及运转中心,维能量的主控室(头脑)与动能储存槽(心脏),则建置于天然岩洞中。经百人推动小组仔细评估后,决定依照勘察队的建议执行。

维能量组织首先建造三座大型飞行屋,以便利载运组织人员、工程人员、物料及物资等上山。歷经五年,在各专家精益求精、努力不懈,以及不断研发改良下,第二代也是正式营运的「维能量」终于顺利建置完成。它的处理速度比第一代快上万倍,储存之资料量也比第一代多上百万倍。为吸取光能以转化成动能,他们规划以运转中心为轴心,向四周建造许多吸收光能的聚光板。再以这些银黑色的聚光板做为屋顶,依远近距离,分别建筑办公室及组织成员的住家。从空中鸟瞰运转中心,犹如一隻庞然大物栖息在山结平台上,甚是壮观。

第二代「维能量」正式营运后,第一代维能量也告功成身退。它被移置到天然岩洞主控室近水潭边的临时实验室里。就在工作人员封闭实验室的大门后,第一代维能量主控机里的小小头脑随即唤醒心脏,它们在不受干扰的环境中继续它们的研发工作。

为争取庞大的维运费用和延揽维运人才,维能量组织邀请当时的政商专家们齐聚莎鄱紆山结的总部,公开「容享计画」,由专人说明「容享计画」的目的、内容及未来的理想;并带领与会人士参观运转中心,简介各项功能,包括透过中际站提供的各项远端设备。与会人士兴致勃勃地了解精灵箍、紫光箱与侦测器等设备及其功能。在引导人的说明下,他们让来宾戴上精灵箍,使用知识库、沟通视讯以及侦测生命跡象等功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