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qlshuwu.com

第123节(1 / 3)

加入书签

比如明朝晚期源出江南的东林党,真正的一手遮天。不上税,不纳粮不说,把持朝政玩海禁,自己私下弄走私。

海上走私利润甚大,走上一批货,就有数万两白银收入。而明朝年收入的税才二三百万两,整个国家建设被严重拖累,边军欠饷严重,皇帝要开源节流。

开海禁被百官劝阻,甚至百官静坐宫门口,示威给皇帝。或者把持舆论的东林党又鼓动国子监数千学生在宫门口游行,也都是常事。

因为朱元璋规定,后代皇帝不能杀言官。这些掌握进言劝谏皇帝的言官有护身符,一旦皇帝要加税什么,朝堂上就敢破口大骂。

只有明朝,这种荒唐的事情很多。所以很多皇帝一看国家平稳,自己也没什么好参合的。于是嘉靖皇帝几十年不上朝,待在宫中炼丹成仙什么的。

值得一说的是,明朝不管皇帝有多懒,多荒唐,把朝政交给官员治理,总是平平稳稳。只有崇祯皇帝太勤政,结果明朝被灭了。

原因就是皇帝的意志和官员的意志有冲突,使得国家资源严重浪费。加上那时候神州处于小冰河时期,数年大旱,天灾人祸之下明朝被李自成这个驿卒攻灭。

这个驿卒因为皇帝开源不成,节流之时裁撤掉的。失业下岗的李自成没有活路,所以他也不给明朝活路。

至于满清,似乎灭掉的只是南明。如果明朝无内患,一千个野猪皮组成加强营,也会被明朝拍死在白山黑水之间。

过了玄武关,绕过弯折的河渠,公孙策与朱标在木桥前下车。

“先生可以为我师,不知先生可愿为魏国效力?”

公孙策一路上听了朱标半个小时的教导,受益匪浅。

他手下最大的文臣是陈宫,而陈宫更像一个参谋长。而且生前的经历只是跟着吕布治理半州之地,算不是治国人才。

因为陈宫没有治理过国家,没有相关经验就是硬伤。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公孙策是君,要学为君之道,而不是儒家传扬的为臣之道。

之前公孙策唯一看过的就是一本厚黑书,余下的经验都是从史书之上借鉴。所以朱标这个资深太子,被朱元璋以明初最强师资力量教导出来的人,就是他最合适的老师。

而且朱标虽是燕王朱棣的兄长,可他的存在,严重威胁到了朱棣的王位。所以他要死,就是死,也要给燕国带上一些利润。

比如这次刺杀,就是赤果果的泼脏水。刺客穿着魏王宫宫人服饰,假冒宫人给朱标送去下毒的饭菜。只要朱标动了筷子,公孙策的魏国就是跳进大河,都洗不清身上的污点。

这些人根据楚萌萌等人的分析,极有可能就是燕国的钉子。其后刺杀不成,潜伏在朱标身边的卫士暴露,要刺杀朱标,后来公孙策要带朱标离去,又被燕军之中的人刺杀。

不过之前驿站的大火,是让公孙策想不明白的事情。

朱标也不想再次返回燕国那个巨大的囚牢之中,而他又不想和燕国敌对。所以面对公孙策的请求,他心动了。

“给我三天时间,我需要好好思考一下。”

朱标的条件,在公孙策看来,就是已经答应的前兆。古人很爱脸面,担当公孙策老师是一件很涨名声的事情。

面对这样的好事情,哪怕是其他好事情,古人都要推辞一番。就像汉献帝封曹操为王,曹操都要推辞三次,最后勉勉强强当魏王。

尽管曹操内心已经急躁的快杀人,可他必须要把戏做足。此时朱标,虽不中,亦不远矣。

公孙策这么一个意见,让两人之间的关系顿时就亲密起来。于是谈起了卢燕,对于卢燕公孙策很是陌生,只知道是燕国很强的一个兵家传承者。

传承得自戚继光,如果不是燕国对内部施行苛严的集权制,可能卢燕此时自立一国,也是很有很可能的事情。

在朱标的介绍下,公孙策才了解到卢燕家族庞大。这个卢家就是隋唐时期的五姓七门阀中的卢姓。

复活的卢家诸灵和得到诸灵传承的卢氏子弟极多,而其中最强的就是获得戚继光传承的卢燕。

和近乎白手起家的公孙策相比,卢燕的资源很多。前朝遗留在河北燕云各地的势力被卢家接收,虽然卢燕的官职被燕王朱棣死死压制,但潜在的力量可以在燕国排列第三。

燕国只有三股强大的势力,首先就是朱棣的五十万铁血明军以及明朝二百年间里复活的诸灵,其次是是数量毫不逊色明朝一系的诸胡联盟,最后就是以卢家为代表的现代传承者势力。

对于卢燕这个人,朱标的评价就是:“果决勇悍的大将。”

很简单的评价,公孙策已经给卢燕画上了待死的标签。这样的时代,有那么多资源不去争,只能被抢夺资源的虎狼撕成一地碎肉。

其后朱标又为公孙策解答了驿站火灾,他认为是卢燕自己放火,就是为了给魏国提醒。

为什么提醒?

原因很简单,卢燕的任务是护送朱标出使西魏。如果朱标身死,他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