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qlshuwu.com

我们的1654 第725节(4 / 6)

加入书签

增加,平均气温在下降。从10公里开始到50公里,是平流层。这里空气稀薄,基本没有水份,在高度相同的区域,温度恒定,高度10公里保持着零下55度。随着高度增加,温度在增加。高度上升到30公里后,温度上升到0度左右。现在的客机,都保持着平流层飞行。

这上百公里厚的大气压在我们身上,就是我们平常承受的大气压,定义为1个大气压。这么厚的大气为什么没把我们压伤呢?我们体内有向外的压力,刚好和外面的大气压平衡,所以我们没事。如果内外压失去平衡,就会出问题。现在航天技术使人上到太空,那里的大气可以完全忽略。这样人内部的压力没有外部平衡,,肺内的气体全部流失,腹腔内的气体会极度膨胀。宇航员在太空修理飞船时,都穿着厚厚的宇航服,保证了人体内外部压力平衡,提供空气呼吸,保持体温等等。在木星上,也有浓厚的大气层,并且木星的吸引力远远大于地球,所以那里大气压力比地球大得多,我们在那里就会被压扁。

现在旅游普及,生活中沿海的人到高原旅行,经常有高原反应。这并不是内外压力差造成的,因为身体的内外压会缓慢进入平衡状态。而是因为随着高度增加,大气逐渐变得稀薄,人体需要的氧气供应不足造成的。另外高度增加,大气温度在缓慢降低。高原平均气温降低,昼夜温差增加,也促使身体不适。比较好的解决方法是在旅游前一段时间进行身体锻炼,主要是增强心肺功能,比如游泳。

观察:

1如果体会不同高度大气压力的变化呢?在坐火车时,如果从平原(海拔高度低)经过高原(海拔高度高),或到达高原。保持长时间安静或睡眠状态,会发现耳鸣或耳疼痛,听到的声音音量比实际小。这是因为人的内耳封闭空间的压力和外面的大气压不平衡导致的。坐飞机也会出现这种情况。如何解决?深深地打上几个哈欠,可以让内耳和外面进行空气交换,恢复压力平衡。运气好的时候还可以听到气流在内耳进出时的声音呢,只是并不悦耳。

2如何体会高度不同,大气稀薄程度不同?在低海拔生活的人,到达高海拔地区以后,因为大气稀薄,导致氧气供应不足,为了弥补,人会自发进行深呼吸。通常人是偶尔进行深呼吸,这时候全程进行深呼吸。前提是心肺功能足够正常,不然只能与氧气罐为伍或回家。与此类似,人在久坐以后,呼吸一直处于浅呼吸状态,供氧不足。这时候打哈欠,伸懒腰,都是补氧的自发动作。当供氧不足时间较长后,身体会调整,降低对氧气的需要,就进入休眠状态。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也会产生同样效果。所以进入封闭的空间、洞穴等,发现困意十足,这是危险的信号,赶紧离开,不然就离不开了。

3有机会坐飞机的话,观察窗外可看到,在任何时候,都是万里晴空,那些云雨雷电,都在飞机下方。这时候,你就处于平流层中。如果你发现飞机周围有云,那一定是飞机高度不够。

4在某些地区,暖湿的空气被风吹向山脉,而随着山高度的增加,温度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凝成水,以雨的形式降到地面。这是地形成雨。中国雨城有四川雅安和台湾基隆。世界上的雨城是印度的吉拉朋齐,那里可以连续下几年的雨。都是受地形影响下雨。在另外一些地方,空气越过山脉进入谷地,受地形压缩,高度降低时,温度增加很快。但是空气中的水蒸气不增加,空气显得干燥,温度增加越高则越干燥。形成焚风。比如四川德荣的太阳谷,美国加州的硅谷。观察附近的地区,寻找地形降雨和焚风。这个本身是很普遍的现象,在外出旅游时,观察山两侧植被的差别,可以估计出此地风的方向。若山两侧植被基本没差异,说明什么?

5夏威夷群岛,在南岛语系人没有抵达之前,存在大量的鸟类,其巢穴都构建在陆地上。人类抵达后,大量灭绝。夏威夷雁的祖先是加拿大雁,迁徙中被风吹至夏威夷。通常鸟类长途迁徙,高度抵达对流层顶部。而对流层高度在极地区域是8千米,赤道区域可达1万3千米。这就是为什么这些鸟会被吹偏方向的原因。

6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克虏伯公司制造了“巴黎大炮”,射程120公里,炮弹可抵达32公里高度。为什么大炮的射程如此远?

水:

大气有压力,水同样也有。但大气的稀薄程度不均匀,10公里以上的大气总重量才占全部大气重量的四分之一。大气本身重量又很轻,最终100公里厚的大气和10米厚的水造成的效果是相同的。

如何衡量水和空气在制造压力上的差异呢?我们引入密度,就是相同体积内的重量。使用密度时,一般让体积为某个具体数值。比如1个立方米,就是边长高都是1米的一个方块。讨论1立方米的空气和水的重量,这个重量值就是空气和水的密度。水的密度是1立方米是1000公斤,大气中最稠密空气的密度是1立方米是12公斤。因为水的密度远远大于空气,并且大气层不均匀,最终10米水等效100公里大气。

海洋最深处是马里亚纳海沟,达到10公里以上,这个压力的效果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