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qlshuwu.com

第564章(1 / 2)

加入书签

而且不止灌夫这个家臣有此邪念,一旁的灌阿(灌婴的长子)也是为此愤愤不平,直言皇帝狼心狗肺,不配为君。

“住口。”灌婴被二者气得胸口一闷,脑门的红色一路冲到锁骨间,差点把他活活噎死:“你们……你们……”

可怜灌婴生于战国,起于乱世,最后竟被自己的长子与胜似义子的家臣气得差点倒下:“冤孽啊!冤孽!”

他把胸甲捶得发出悲鸣之声,嘶哑出对灌氏的担忧:“幽幽苍天,薄幸于我。”

灌婴挥开搀他的手,指着儿子又骂又劝,行如中魔:“尔之贪欲,乃倾家灭族之祸。”

然后指向率先发难的灌夫,令其不敢直视自己:“贤而知义,过刚则易折。”

“你的性格既会让你飞黄腾达,也会令你三族皆灭。”

“你……好自为之。”

【终景帝、孝高武帝与孝仁三朝,削藩的影响都是利大于弊,为汉朝提供了向外扩张的政治基础。】

【顺带一提,大汉在这儿削藩集权时,隔壁的匈奴也正面临着枝强干弱的王位之争,从而给了“大汉胡佛”,“大汉贝利亚“往匈奴、西域搞□□的机会。】

(弹幕)【嘲笑老美,质疑老美,最后发现老美竟是我自己。】

(弹幕)【好家伙,今天才知老美的那套居然是我祖宗玩剩下的。】

(弹幕)【绣衣卫=皇帝的私人保镖=大汉fbi。】

(弹幕)【同理,典客府=外交中心=大汉cia。】

(弹幕)【继续推断,边境的都护府=自治区的政治中心、军事中心、以及培养外族领袖的典客分支。】

(弹幕)【妈呀!不能再想了,再想真的细思极恐欸!】

(弹幕)【所以孝高武帝以文化交流之名创办的万国学宫实际就是……】

(弹幕)【foreign student leadership project(外国学生领袖计划)的大本营与发起者。】

【也正是在孝高武帝时,质子制被玩出了花样,从肉票进化为傀……啊不!是合作伙伴。】天幕在那儿干咳几声,明显得让脚边全是碎布匹的刘濞发出冷笑:“真不愧是狡诈之辈,和他大父一样擅使诡计。”

他往周围求了一圈,所答之人无一不是胆小如鼠之辈。

比较文雅的如长沙王吴著劝刘濞不要逆天而行,以免惹下塌天大祸。而与吴国接壤的东瓯闽越就更直接了,理直气壮地表示:“尔皆小国,不与大国相争。公若有如入主之意,何不横强以制天子?北有匈奴,南有赵越,皆是兵马强壮之辈,岂不比墙草小国更有价值?”

说罢还绞尽脑汁地抠出一个历史典型:“公若不信,大可读读张子苏相的故事。”

这话本是打太极的借口,可是落到刘濞耳里,就是南蛮嘲笑他是草莽出身,妄想着些得不到的东西。

“竖子。”

“竖子!”

越想越气的刘濞把桌上的东西一一扫下。

“竖子岂能与猛虎相结盟尔!”刘濞拍着空空荡荡的桌子,向上骂道:“皆鼠辈尔!不足与我刘濞为敌。”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不敢在叔叔手下到处乱跳的青年刘濞。

因为担心刘邦真会斩草除根,所以刘喜早在天幕断言他的儿子会坐上叛乱时就压着刘濞入京起罪。

青年时的刘濞还未立下平叛之功,全靠他是刘邦的侄子而得封彻侯。

刘邦一家在未发迹时最太公宠爱信赖得便是次子刘喜,因为他是老实本分的种地好手,并且于史书留下“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的评价。

太公常以次子教训当年还是无事之氓的刘邦,可兄弟二人的感情并不算差,甚至称得上十分要好。

刘太公有两妻四子并一女,其中与刘邦一母同胞的刘仲刘姬都已去世,唯有刘喜在发迹前撑起一家,对两个弟弟即便不如长兄慈爱,但也在刘邦带着狐朋狗友回家吃饭时未露不喜,并且还资助幼弟出门游学,最后拜在浮子名下。

也是因为这个缘故,刘喜了丢代国后并未受到严厉惩罚,而是从代王贬为合阳侯,留在京中安度晚年。

刘邦在怒意平息后也是担心兄长为此郁郁而终,所以打着刘太公的旗号把刘濞分侯,这让跟随刘邦征战的功臣感到一丝丝的不满,但又没有反驳的借口,因此对上位的刘濞不甚尊敬,连带着在京中养老的刘喜也不如同父异母的刘交更有名望。

“陛下正与淮阴侯议事,您若不急,可去偏殿暂等。”黄门冲着焦急的刘喜行了一礼,并未因后者的落魄而怠慢于他。

“中大人可否再禀一次?”刘喜是个老实巴交的人,此刻竟也慌不择路地往黄门手里塞了锦囊:“还请您通融一二。”

“使不得,使不得啊!”大抵是王朝末年都有宦官乱政的影子,所以在王朝之初,即便是御前的宦官也要低调做人,生怕明日人头落地,横尸荒野。

“公你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