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qlshuwu.com

第411章(1 / 2)

加入书签

“谁又不是呢!”同样带着孩子过来的妇女妇女小声应道:“若能沾到状元公的才气,咱家也能不再去当苦哈哈的泥腿子。”

而与他们想法一致的还有很多人。

几乎每个携子来此的父母都抱着想让茅屋飞出个金凤凰的美好期待,抚着那些毛毛糙糙的脑袋小声说道:“儿啊!为了不做任人宰割的泥腿子,你可要争口气啊!”

作为父母,他们已经为子女争得关中户口,学习机会,剩下的就得儿女们自己努力了。

只是……

关中学派千千万万,名声大的也就几家,而且里头可以教书,可以教出为官弟子的也就也就那么十几号人……而且都是一边当官,一边教书的忙碌存在。

穷人父母都懂的道理,那些拥有内部情报的勋贵人家自然是会抢先垄断优质资源。

各派的山头们到底不是真正的圣人,并且要借勋贵们的力量完成自己的政治抱负,所以留给贫困子弟的名额也就那些。

僧多肉少,数以十万的贫困学子要么是靠天赋打动眼高于顶的博士,要么是走旁门左道蹭得一个弟子之名。

…………

公孙弘在黑压压的人头后扒了会儿才看到榜单,于是瞪着牛一样的眼睛慢慢扫去,最后在第二十七位找到自己的名字。

“不是进士及第啊!”公孙弘虽考后一副失魂落魄的模样,但也肯定自己的大名一定会在榜单之上。唯一不能确认的是,自己上的是金榜,银榜,还是铜榜。

刘瑞擅长大搞牌面,所以根据上次科举的经验做出改进,将进士及第,进士出身,以及同进士出身的名单分别以金色,银色,铜色来进行区分。

其中金榜的名字是少府的绣娘用会稽郡的红线细细绣上的。

作为一个致力要给后人留下祖宗震撼的场面人,刘瑞在设计榜单时让绣娘将金榜的名字设计成金字塔型,并且将前三位的大名放大了一倍,然后在状元公的红线名里掺了金线,做出一副金光闪闪的模样。

上一任状元公文党:“……陛下,这是否太张扬了些。”

“张扬吗?”刘瑞在绣娘退下后拿起金榜细细打量了下,觉得这比想象中的更加好看——因为按照原本的设计,金榜的风格是向后世雷剧的阿宝色看齐。

因为那些伟大的艺术品在时光的磨拓下要么变成掺灰的彩色,要么直接退了颜色,所以给人低调深沉的老钱感与高压感。

可事实上,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受限于生产技术与通讯的不发达,领袖需要通过外观强化权力,所以那些夸张的颜色,异于常人的体态样貌都大受欢迎,甚至还被人为添加了不少。

如果有人带着淘宝穿越古代,那么那些颜色靓丽的涤纶布料一定会大受欢迎,卖得比黄金还贵。

文党作为儒家子弟自然明白繁琐的仪式在特定的场合下也是有正面意义的,所以对于皇帝的安排只是稍稍震惊了下,并且有空调侃一二:“臣该庆幸陛下只在科举这样的创新举动里修改礼仪,而不是像先帝般直接改了三公九卿的称呼。”

日食之后,刘启为了驱除晦气而宣布恢复三公九卿的旧称,也算是借此举祈祷一切都能恢复如常。

提到刘启,刘瑞的笑容停滞一秒,眼里流露出思索的模样:“先帝啊……”

申屠嘉去后,所有人都怀念他最美好的模样。

那些曾被疯狂诟病的严厉无情都被说是尽职尽责,而他那执拗的性子,不善修辞的说话方式也被赞为不惧强权,贴近民众。

申屠嘉如此,汉景帝刘启亦是如此。

虽说因为藩王之乱的缘故导致部分地区有点意见,但是因为收尾工作弄的不错,加上他在政策上也袭成先帝,同时采取刘瑞设计的经济改革。因此对关中的黔首,尤其是见过文帝的老人而言,刘启的名声非常好,绝对称得上仁圣之君。

而在刘瑞心里,刘启不算传统意义上的慈父,而是介于冷血阿父与尽职阿父间的现实阿父。

孝文太后说了,刘启是文帝的子嗣里最像高祖和文帝的人。

像到刘瑞至今想起刘启的身影,都难忘记他当年曾试图搞死自己的心狠手辣。

所以这老刘家的皇帝啊……还真是难用正常逻辑进行评价。

文党看出刘瑞的状态有点不对,所以在那儿老老实实地等着皇帝恢复情绪。

不知过了多久以后,刘瑞才把金榜交给一旁的绣娘,点点头道:“就按这个安排下去。”

“诺。”绣娘带着榜单恭敬退下。

而把时间推到放榜这日。

因为有人维持秩序,所以像公孙弘这样的学生得在看完榜后赶紧离开。

充当人墙的士兵瞧着神色落寞的公孙弘,握柄的手已悄悄松开,做出一副随时准备压制对方的姿态。

没办法,科举里有太多的疯子,尤其是在放榜后,不仅会有失心疯的的“范进”与“孔乙己”,他们的家属与之相比也毫不逊色,甚至抱团对抗官兵,导致又从长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