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qlshuwu.com

第111节(1 / 3)

加入书签

“去了,”宋浦华指了指前头的房子,“浦民哥回来了,我见他在家想过去借本书哩。”

宋浦华口中提起的浦民是他们大宋庄有头脸的人物,祖上就富裕,听说家里的粮食吃不完,前些年那么苦的日子,他们家还能供他去省城上学,人家现在端着省城的铁饭碗,可是叫人羡慕。

每次回来都能带好些新奇的玩意儿,因此宋浦华一听说就跑了回来。

“那快去看看,”宋慧娟一听说是这样要紧的事,立刻就催促道,“别等会儿人再走了。”

“不急,”宋浦华倒了水先后递给他大哥和他大姐,“浦军说了,浦民哥这回回来要待好几天哩,明儿我再去借也不晚。”

说着,看了眼外头的天儿,“我先去叫爹和大哥他们回来。”

“慢些,”宋慧娟话都没说完,人已经跑了出去,后头跟着两个小尾巴。

等人的工夫,陈庚望抱着刚醒来的小儿,坐在刚露头的太阳底下,看着身旁的妇人两只手灵活的来回翻折,一捆纸很快被她折成了一个个元宝,和另一捆纸一并放进了竹篮子里。

“不能跟娘说。”

“姥爷知道,不跟你娘说。”

宋慧娟忙完就站到了门口等人,把那一老一小的话听进了耳朵里,“啥还不能教我知道哩?”

小姑娘一听见,两只手立刻就捂住了嘴巴,连她姥爷的也没放过。

“就知道闹人,”宋慧娟把人接下来,“去院子里玩儿。”

这边,老宋头就坐到了屋檐下,翁婿俩刚说上两句话,宋浦生兄弟仨就回来了,驮着那个他们的大外甥。

话说上几句,眼看着快到中午了,这就提着篮子去了坟院。

他们这儿的风俗,清明本家上一次坟,七月鬼节也上一次,但这两次出了门的闺女是无需特意回来的,唯有十月一的这一趟,不管是走了多远的,都要赶在前头回来一次。

那座快二十年的坟,里头有他们的亲人,小时候总怕大人提起的鬼怪的,如今也不怕了。

一提子鞭炮炸响,几个儿女跪在了坟前,手中给他们的娘烧着纸钱,灰烬熏得人睁不开眼,可那些往日的事就一幕幕浮现在了眼前,眼中的泪不受控制的往下流,心里头的那块疤总也好不了。

悲痛是不受人控制的,总以为不提及,时间长了总会淡忘,可一个活生生的人从此再也不会出现在眼前,随着人逝去的还有那颗心。

老宋头带着几个小的在家,他们这边烧完纸便要离开了,只有那些灰烬陪伴着那座孤零零的坟。

几个男人的眼眶都泛着红,宋慧娟的眼睛更显红肿,这时候她总不会再压抑着自己,也只有此刻她的痛再不是默默无声的,是一个孩子在母亲面前敞开心扉的放声大哭,是毫不顾忌的。

回去的路上,宋慧娟瞧见东头的人,猛然想起来件正事,对一直扶着她的宋浦华说道,“地里的活儿也不忙了,好好看看书,我听说学校又让回去上学了?”

宋浦华摇摇头,“那些东西早都忘光了,我找浦民哥借的书也不是学校现在学的。”

宋慧娟自打知道了读书识字的重要,每每回来都要特意嘱咐他好好上学,“你好容易考上了,哪能说不上就不上,之前是大家伙都不上,这会儿能去了咋还不去哩?”

“大姐,我今年都十九了,”宋浦华有些无奈,在他大姐的眼里他总还是那个缠着人的小孩子,可他已经长大了,比他大姐都高出一头了,总不能还像小时候一样躲在他哥哥姐姐的身后要他们接济。

“十九你就不听大姐的话了?”宋慧娟有些着急,更是气恼他的任性,可又没法子跟他说明年的大事,“你和你大哥二哥一样,翅膀硬了,啥事都自己拿主意了。”

这话把旁边的两兄弟也都牵连进去了,宋浦生赶紧开了口打圆场,“大姐说得对,正好家里也不忙了,你该回去上学就回去,我和你二哥都不是上学的材料,你既然能考上,就回去再读上两年。”

宋浦为也顺着说,“再上两年能耽误啥事?一家子总的有个读书认字的。”

三个哥哥姐姐都这样说,宋浦华再也说不出什么话了。

等到了家,不需宋慧娟进灶屋,宋浦华和宋浦为两个已经钻进去忙活起来了。

陈庚望昨儿去乡里供销社顺道买了几斤猪肉,今儿一起拿了过来,正好地里的白菜刚收一茬,配上一把自家地里种的红薯打的粉条,在大锅里炖上半个钟头,再和着玉米面糊成饼子,焦黄焦黄的,每人一大碗,吃完浑身暖和和的。

吃过饭,宋慧娟又问起了宋浦生的事,他也是不叫人省心,自己的大事是一点不上心,一问三不知。

好在,老宋头还是记挂着的,“你兰芝婶子给说了一个,前头谷庄她表姑娘那边的,说是人闺女是勤力能干的很。”

“多大了?”宋慧娟只听这些也觉不出什么来。

老宋头看了看自己的那大儿子,“属虎的,比老大大一岁。”

“咋会这么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