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qlshuwu.com

第368节(2 / 3)

加入书签

法解决世家大族的问题,做出来了也是被世家大族所垄断而已。

但是现在,曹髦又有了推行早期科举制的想法。

这不是为了解决世家大族,这就是为了单纯的提高官员们的修养。

曹髦觉得,当今吏治的崩坏是出在了中正制上。

过去的举孝廉,问题同样很大,地方直接举荐人才,导致门生故吏的情况极为普遍,很多人弄虚作假,互相提拔,哗众取宠。

正所谓,举孝廉,父别居。

可如今的中正制,问题好像更大了,按着清谈的标准,点评一个人的才学,家庭,名望,然后授予官爵,这简直就是个笑话!!!

就看中正制所选出来的这些人,各个看起来都像是得了重症。

曹髦觉得,早期科举制的诞生,根本就不是为了解决世家大族独霸的问题,而是为了解决这吏治水平差劲的问题!

很多人觉得科举制诞生在隋唐,实际上,科举制在南北朝时期就有了雏形,而出现的原因,大概也是某天有个能人看到了地方官员的水平。

曹髦觉得该考试。

哪怕只是世家大族内部的考试,也得进行,朕不管你出身大族还是寒门,别是个为祸一方,不学无术,什么都不懂的类人生物就行。

道德问题也可以想办法去加强,但是这才学问题必须要及时下手。

郑袤听到曹髦的话,心里很是赞同。

因为曹髦并非是第一个提出要重视考核的人,甚至在后汉时期,就有人想过这个问题,可惜,道德社会也有道德社会的烦恼,这样的行为被解读为重才轻德,很快就败下阵来。

后汉的道德社会同样很奇葩,只是跟魏晋的奇葩是两种类型的奇葩。

也算是各有优劣吧,就比如后汉重视民生,觉得马钧之流玩物丧志,而魏晋重视娱乐,又觉得马钧这样的发明家还是很厉害的。

郑袤赶忙开口说道:“陛下,群臣这些时日里常常提起中正改制的事情。”

“若是陛下能略微让步,允许给家族定品,但是要进行考核,或许这件事很快就能在各地推行。”

曹髦笑了起来,“不会的,您还是高估了这些人啊。”

“朕跟他们接触的时日越久,对他们的评价也就越低。”

“他们最期待的还是自家世代公卿,并非是世代成才可这件事,无论他们是应还是不应,朕都要推行,就如今这局面,朕已经看明白了。”

“天下的弊端虽然只是露出了表面,但是实际上,病入膏肓,此番内臣前往各地,所带来的消息,更是骇人听闻的。”

“朕本来想要通过温和缓慢的手段来解决这些事情,但是现在却觉得,想要治理好天下,就只能以快刀下重手,当效仿当初的大将军,将刀架在他们的脖颈上进行治政。”

听到皇帝这般暴厉的话,郑袤心里竟然没有什么惊诧和惊惧。

他再次看向了皇帝面前的那四堆纸张。

那简单的四堆纸张,却是代表着如今天下的糜烂,以及陛下的决心。

他不会轻易放弃,哪怕是背负暴君和冷血的名望,他也不会放弃拯救眼下这千疮百孔的社稷。

被那四堆纸张所压着喘不过气的劳苦百姓。

政略五策

王基骑着骏马,在数十个骑士的簇拥下,缓缓行驶在前往洛阳的大道上。

而在他的身后,还有一辆马车,前后还有仪仗,一看就是大魏的高层出行。

当这一行人再次来到了一座城池,便准备在此处整顿休息。

此处的官员们自然是赶忙前来迎接的。

面对王基这位荆州刺史,这些县内的官员们诚惶诚恐,而当马车上的人走下来的时候,他们的更加害怕了。

从马车上走下来的人乃是征南大将军王昶。

王昶如今有六十多岁,却是位高权重,在四征四镇里,因为那个“大”字,哪怕四征同席,他也可以名列前茅,在军事会议时坐在最前头。

王昶下了马车,打量着周围,随即对王基说道:“让诸官都回去吧,我们只是在这里休息,明日就要出发,不需要他们来服侍。”

王基领命,随即吩咐官员们不必拜见,且先回去。

当地官员们再三大拜,随即离开。

王昶跟着王基朝着当地官员所安排的府邸走去,走在路上,王昶忽然开口说道:“陛下的政策还是有用的。”

王基点点头,“这一路走来,变化愈发的明显。”

“刚出荆州的时候,还能看到很多服散的,纵马的,想要大摆宴席的,找不到官员的情况到了现在,看起来都有些好转。”

“陛下是真的想要治理好天下的,派遣侍中前往各地,不只是为了自己的名望。”

王昶点评道:“自古以来,这侍中持节前往各地,真正的目的不是为了纠察地方,这是为了让天下知道陛下的恩德,是为了施恩于地方。”

“简单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