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qlshuwu.com

第959节(2 / 3)

加入书签

第三亩地打出了三千五百六十八斤,折合二十三石七斗。

三亩地加起来总计一万零七百三十一斤,七十石五斗!

三亩收成破万斤!

这简直是不可想象的事,却真实地发生在众人面前。

官员欢呼,水师将士扭了起来,耆老们更是高歌起来:“丰收嘞,甩起胳膊挑起担子嘞……”

折磨人的礼仪

都察院的练子宁看着番薯,一脸的惭愧。

在这之前,练子宁无论如何都不相信世上有亩产十石的农作物,认为朝廷对郑和水师将士的封赏太过,尤其是名不见经传的人摇身一变,成为了五军都督府、水师都督府乃至朝堂之上的重要人物,心里就不舒服。

朝廷对外宣传是一种谎言,而谎言,经不起检验。

练子宁想过,只要等新粮食的产量出来就上书弹劾郑和、朱能、骆冠英等人,理由就是功不配位。

国公,侯爵,伯爵,这可是给立有军功,开疆拓土的勇士的,郑和不过是一个太监,凭什么当国公,朱能不过是一个船夫,凭什么当侯爷?

船队跑到天边去,你们也没杀敌,也没开疆,凭什么得到如此大的封赏?

不公平。

可现在,练子宁感觉脸火辣辣的疼,似乎被人狠狠抽了一巴掌。

多少人在等着看水师将士和朱允炆的笑话,可人家也在看文官的笑话啊。二十多石的产量,远远比朱允炆宣传的要多得多!

戴德彝捏碎了一块土坷垃,拍了拍手:“这产量没有作假,番薯都是刚打出来的,土壤也是今日才翻新的,不可能是外地番薯运过来,然后连夜埋到土里的。”

练子宁重重点头。

为了这三亩地,国子监农学院几乎把课堂都搬到了地里,院长盛仲更是几个月没回家,一直待在这里看着,没有人能作假,也不可能有人翻开土地,塞进去一些番薯,然后造出高产量的结果。

“二十三石,恐怖的产量,我们成小人了。”

戴德彝摇头自责。

练子宁看着一袋袋番薯,勉强扯出笑意:“永嘉学派主张调查之后再下结论,许多官员等不及新粮种结果就开始弹劾。我们也是,固执地站在不承认、否定的立场上,打心底不想看到水师将士的好,这些年过来,我们的修养还是不够啊。”

戴德彝用手指甲划开番薯皮,说:“谁能相信世间有亩产十石以上的农作物,这超出了我们的认知。”

“可皇上相信,水师将士相信,水师将士家眷相信,还有不少百姓都信!”

练子宁握着拳头。

戴德彝看向与耆老笑谈的朱允炆,摇了摇头:“说到底,我们不如国子监的监生们啊,他们敢想,敢闯,敢求证,敢信,而我们,眼界有限不说,还不愿意接受新观点啊。”

练子宁不得不承认,老官员面对新型的国子监官员时,多少显得有些心胸狭窄,眼光狭窄,智慧不足,就连办事能力,也明显不如这些新人。

驾驭不住,死死勒紧,这就是主官的紧张状态。

番薯大丰收的消息很快传开,尤其是耆老们亲眼见证,口口相传,不等第二天建文报登载,番薯亩产二十三石的消息就已经传遍京师,并传向各地。

巨大的产量引起了巨大的轰动,无数人家都渴望得到番薯,可朝廷根本不卖,皇上说了,这些都是种子,来年扩大产量用的。

温州府。

何文渊看着建文报上的消息,连忙至府学,将番薯大丰收的消息告诉众人,孙安等人也不打扰何文渊与叶灵儿,各自热闹庆贺。

一个是青年才俊,一个是女中班昭,走动多了难免暗生情愫。

叶耕对何文渊很是满意,见徐安没半点眼力,拿着拐杖赶了一路,徐安才知道叶耕这是让自己当媒人。

媒人可不都是女的,男人一样当媒人。

在徐安的撮合下,何文渊与叶灵儿已经立下婚书,打算年底官府封印之后,两人先去京师,祭奠英烈碑之后再成婚。

叶灵儿看着建文报上惊人的产量,带着何文渊一路小跑到了家中。

叶耕看清楚之后,老泪纵横,总算是明白了朱允炆的话。

当初朱允炆说,只有等郑和他们回来之后,才有希望降低农税。如今看来,这高产粮食就是朱允炆的底气!

有如此高产的农作物,农税下调将不再是什么梦!

“好,好啊,郑和他们立下了不世之功,文渊啊,你们应该写贺表,其他事不管,事关粮食与饭碗的事,得庆贺。”

叶耕激动不已。

何文渊连忙答应:“我回去之后就写贺表,不敢相信,这番薯产量竟是如此之高,简直是匪夷所思。”

叶耕指了指书房:“翻遍史书,不曾有记载。郑和水师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带回来了如此高产农作物,创造了新的历史,史书之中,当有他们的篇章。”

叶灵儿扶着叶耕:“当今圣上是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