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qlshuwu.com

第627节(3 / 3)

加入书签

为监察主体太多了,账本太公开了,一笔账跑到谁口袋里去了,都有记录,对不上账,大家都别想好过……

夏元吉甚至隐隐感觉到,营造北平城如此大的工程,可以成为一项利民工程,移民中不是有许多人家劳力过剩吗?完全可以送过来打工啊……

“户部尚书,你倒是说句话啊。”

铁铉反对迁都,理由是户部无力支撑,但铁铉毕竟是兵部尚书,户部的事还需要夏元吉亲口说。

夏元吉从思绪中走了出来,抬头迎上了朱允炆锐利的目光:“只要皇上、内阁与其他同僚没意见,户部没有问题。”

“什么?!”

解缙吃了一惊,茹瑺瞪大双眼,郁新胡子更乱了,铁铉难以置信。

杨士奇平静地看着这一幕,暗想:不愧是户部第一号人物,这蹴鞠踢的,水平太高了……

帝王的战略定力

夏元吉没有无条件地站在反对的立场上,而是将球踢给了内阁与其他大臣,态度很明确:只要你们点头,户部没意见,如果你们不点头,仅仅户部同意也办不了事。

一句话,看你们。

解缙、茹瑺、郁新等人都有些不安,夏元吉主户部,此人态度至关重要,他若是旗帜鲜明地反对,户部不给钱营造北平城,那朱允炆再多想法也是徒然。

可现在夏元吉看似与内阁、兵部等官员站在一起,实则是变相的支持朱允炆。

迁都这等大事,官员就两个立场,支持与反对,不反对就等同于支持,不存在搞模棱两。夏元吉的态度,如同锋利的刀锋划过,一条裂缝赫然显现出来。

可如此大事,谁都别想想置身在外,铁铉冷漠地看着夏元吉,道:“夏尚书此言不妥吧,天下国孥皆有定数,若朝廷大兴土木,肆意挥霍,致使国库空虚,无力支用卫所,无财赈灾救民,你当如何给天下人交代?”

夏元吉瞥了一眼铁铉,淡淡地回了句:“铁尚书,这话是在说夏某人支持迁都吗?方才之言是何意,相信诸位都听得清楚,无需赘述。”

“你!”

铁铉没想到夏元吉如此不给情面。

夏元吉侧身,不再看众人。

户部的事,由户部说了算,你们再怎么说,也管不到自己头上来。对于迁都,燕王朱棣给出的是“都北平,天下平”六个字,足见他是支持迁都的。

虽然自己领户部,不懂兵法军事,但也知道大明的主要敌人在北面,更知道鞭长莫及的道理。

从南京到宣府镇有两千多里,到山海关有两千二百多里,到大同有两千五百多里,到嘉峪关有五千多里。如此长的距离,一旦发生重大军情,京师根本来不及反应,太长的纵深虽然保护了京师,但也留下了太大的破绽。

反过来看,若是迁都北平,从北平至大同、雁门关、山海关等,也只有六七百余里,到嘉峪关更是比在南京节省了一千多里,宣府镇更是在北平不远的西北方向。

虽然大明会为此失去了一定战略纵深,但完全可以及时收到军情军报,从容调兵遣将,而不是收到情报时,距离战争开始已经过去半个月了,等朝廷反应过来,准备出兵,出兵,抵达,最快也得两个月,游牧骑兵怎么可能给大明两个月的时间。

夏元吉不能表态支持迁都,是因为那样会被文官集体所孤立,但夏元吉也不想违背自己的良知,反对迁都这种事关大明根基与后世的大事。

郁新见铁铉碰了一鼻子灰,连忙补救:“皇上,北平周围并没有足够的产粮区,根本不足以供养数十万军士,供养百万百姓……”

朱允炆指了指南面:“所以,朕下旨疏浚了会通河,京杭大运河再次贯通南北,漕运必然大兴,在三年后,年漕运二百万石粮食不成问题,加上移民三十万开垦的田地,北平原本田地,盐引开中,供养二百万人口绰绰有余吧?”

郁新瞳孔一凝,心头大骇。

解缙、茹瑺、徐辉祖等人也震惊起来,如此来说,朱允炆筹划迁都北平的想法甚至可以追溯到建文二年?

现在还有十几日就是建文五年了,他竟然将自己迁都的想法隐藏了长达三年之久,直至现在时机接近成熟了才拿出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