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qlshuwu.com

第623节(3 / 3)

加入书签

问了句:“可是家中也有孩子要上社学,找张先生准是没错。”

一句话,引朱允炆等人哄堂大笑。

三百侦察兵(一更)

安静的农家小院,安静的雪,朱允炆躺在床上,内心满是平和。

一路走来,看过移民百姓在这里安居乐业,前期多少辛苦与投入也都值得了,想必此时最高兴的人应该是茹瑺吧,也不知道他会不会来宛平。

想当初,他任巡抚坐镇山西,主导了五十万规模的移民,亲手将无数百姓送出故土,如今在北平看到他们安稳度日,生活改善,定会欣慰吧。

北平周围已经拥有了相当的居民,这是大北平战略的基石,也是迁都的必要条件。

人口,京杭大运河,水师船队,诸多条件都已接近成熟,是时候筹划与准备迁都事宜了。

迁都不是简单的北巡,带几个人上路就可以了。

迁都之前需要在北平营造皇宫,重新打造北平城,而这是一项极为庞大的工程,即便是给足了钱粮与人工,也需要很长的时间来营造,历史上朱棣修筑紫禁城可是用了十五年时间,自己就算是再推行绩效之法,再动员匠人与民工,没十年也别想完工。

毕竟皇宫不同于寻常住宅,无论是材料,还是规制,都是最高规格,精雕细琢不允许出半点差池,催也解决不了问题。

最乐观的估计是十年,那时候应该是建文十五年了。

朱允炆不知道十年之后的大明是个怎么样的情景,却可以确定一点,大明想要长久的国运,迁都是必选必行之事。

只不过,这件事引起的风波怕是很大,而且在筹备西北战事的情况下提出来,未必是一件好事,大兴土木的帽子还是小事,各种利益集团的抵抗与不满才是折腾人与难以处理的。

要知道明初京师选在南京,这里自然也就成为了江南利益群体的聚集之地,政治关系是经,经济关系是纬,经纬之间,构出了一个庞大的关系网,兜住了南京与天下,也稳住了大部分既得利益者的利益。

一旦朱允炆主张迁都,那就是在经纬网中抽出纬线,带着经线去北平,然后换一堆纬线重新织网,如果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很可能大明这张网兜不住天下,动荡纷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