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qlshuwu.com

第173节(2 / 2)

加入书签

案前,施礼道:“大人,后宫中传出来一样新鲜物,还请大人一瞻。”

“后宫?呵,本部安排你去核查衣物库藏,不先汇报结果,反而谈及后宫,你便是如此做事的吗?”

郑赐有些不满地说道。

黄福已经习惯了郑赐的态度,晃了晃手中的账册,道:“大人,这账册为后宫安排编造,里面具明了各类库藏,衣物库藏也在其中。”

郑赐接过账册,展开一看,不由愣住。

眼前账册并非是满目文字,而是横竖线条勾勒出的格子,格子之中,填写着奇怪的符号。

“大人,下臣打听过了,这格子中的符号是阿拉伯数字。”

黄福说着,从怀中取出了一本《初阶数学》,道:“这种数学,已成为国子监主要课业,与四书五经地位等同。国子监正在推行这种数字。”

郑赐翻看了下,又看了看表格,道:“如此说来,这种格子……”

“大人,宫里称这类账册为报表。”

张福解释道。

“报表?”

郑赐第一次听闻,仔细看着报表,严肃地说道:“这报表账目清晰,填造简便,倒省去了许多麻烦,调阅、核对,也容易许多,如此神奇之物,竟出自后宫之手?”

张福微微点了点头,道:“具体怎么来得,下属也没打听,不过听宫中宦官说起,首推报表之人,乃是宫中淑妃。”

“淑妃?为何我从未听闻宫里还有个淑妃?”

郑赐有些疑惑。

“大人,淑妃便是那骆才人。”

张福连忙解释道。

“哦?竟是如此,看来这位淑妃心灵手巧,颇有几分才智。”郑赐拿起报表账册,思索了下,道:“你也认为当推行此种账册吧?”

张福肃然点头,道:“如此账册,当行朝野。”

郑赐将账册交给张福,笑道:“既如此,那就由你上奏折,请旨推行新式账册吧。在没有旨意下来之前,我们可不敢擅改账册规格。”

张福自然是清楚这一点,洪武年“空印案”便是因为账册变通,导致人头滚滚,若再来一轮,自己项上人头不保……

谨慎,遵守规矩,多请示老板,这是自保之道。

翌日朝堂。

工部侍郎张福拿出新式账册,主张推行数字账册之法,以代替繁杂的文字账册。

朱允炆欣然同意,安排经厂送来《初阶数学》,道:“新颖事物,有其优势,则取鉴用之。腐朽之物,有其劣势,则废弃抛之。朕愿诸位能有大思想,广博天下,取其优品,不论出处。”

百官然善。

朱允炆并没有索要新式账册的发明权,朝臣以为是淑妃发明,那就淑妃吧,这样日后他们攻讦女子入国子监的时候,自己也可以拿着账册问问他,是不是用这样的账册。

至八月十日,报备在册的四万六千余灾民全部转移京师。

受益于南京地理位置,粮食转运极为便利,加上周围便是产粮区,虽然多了几万人,但粮食价格却没有起半点波动。

粮食价格稳住了,人口增加对京师的冲击便弱了许多。

不得不说,大明官员的执行力是超一流的,朱允炆只是一句“以工代赈,安置灾民”,官吏便将百姓作了编排,青壮八千余人,三山门外粮仓分配了两千人,东水关码头分配了两千人,剩余四千人全部划拨给大报恩寺、英烈碑。

考虑到中秋将至,冬日不远,朝廷在三门外各设置了一座大型的“棉花厂”,招揽妇人弹棉花,织造冬衣、冬被。

皇后马恩慧带宁妃、贤妃、淑妃等内后宫之人,与妇人一起织造冬衣,接连数日与灾民为伴,赢得一片民心。

马恩慧、淑妃等人,是真正的织造能手,其熟练程度,就连民间巧妇也惊叹不已。

“刘家娘子,在这京师过得如何?”

马恩慧含笑,问向一旁妇人。

刘氏有些慌乱,手中动作马上停了下来,回道:“好,很好。”

马恩慧示意刘氏放松,询问道:“可还有哪里不好的?”

“没有,皇上皇后对我们太好了。”

刘氏回道。

在刘氏看来,朝廷管吃管喝管住,还给活干,能领工钱,这便是好得不能再好了。

马恩慧见刘氏不说,便起身,拍了拍掌,对众人道:“本宫来这里,便是想知道你们还有哪里不好,朝廷还能为你们做些什么,你们不要有什么顾忌,可以直接与本宫说。”

“说起来,本宫与大家都一样,主不得家中大事,但皇上乃是圣明之主,若知道大家还有困难,必会想办法解决。说说吧,说错了也没关系。李家娘子,从你说吧。”

李氏连忙起身,想要下跪,却被一旁的淑妃给拦了下来,

淑妃轻声道:“莫总是跪,这里只有百姓,我们也是百姓的女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