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qlshuwu.com

第230节(1 / 4)

加入书签

因为老奴之故,满清上下都将乳峰山视为神山,将三块石视为神石。此时皇太极看着巨石,也不知是否祈求“神山”护佑,还是祈求祖宗英灵护佑,众人也是纷纷望向神石,沉默不语。

良久,皇太极才淡然道:“回山城,商议迎战方略。”

“嗻!”

随后在喧嚣的鼓乐声中,皇太极的銮驾开始缓缓移动,沿着平缓的山脊山岭,往乳峰山东面而去。一众将领、旗主、贵族也是纷纷跟随,而那所为的山城,则是离乳峰山主峰东侧数里的一处明军堡垒,此时已经荒废,被清军占据,当做皇太极的临时“行宫”。

那废弃堡垒是一座石筑山城,城池依山势而建,城内平坦,城外则多山崖。站在山城处,北可观锦州,南可瞻松山,放眼望去,松山、杏山等处的堡垒、墩台都可尽收眼底。

乳峰山为锦州城屏障,山城又为乳峰山屏障,地利地势极为重要。不过该城有一个缺陷,若大军从乳峰山北面进攻。则堡垒难守,清军围困锦州城多时,该处山城早被清军占去,反作他们盘据要处。

两天前,皇太极率领精锐援军抵达这里的时候,便下令抓捕周边百姓过来施工,对乳峰山各处进行改造,也学习刘衍一般,开始在山上山下修建各种工事。

乳峰山一带原本就是少树木,多荒草,此时那些树木或荒草,己经全部被砍光或是拔除烧光。此举一是增强山上守军的视野,利于于大军防守,二也是防止明军用放火烧山之计。

九边的明军,每年有出塞烧荒的传统,每每在草原上大力放火。放火烧山什么,对他们来说很有心得的,若山上荒草不除,他们攻山前放一把火,这天干物燥的,山上的清军要全部成为烤鸡……

除此之外,清军还驱使被抓的百姓,在乳峰山南面,顺着山岭丘陵,围着主峰各处,挖了数不清的浅沟、深沟、壕沟,筑了数不胜数的土墙石墙。这些土墙壕沟,各岭处陡处缓处均有分布,大体是两沟三墙式。

就是一道墙前两道壕沟,每道墙离了不到两百步,便于相互支援。很多石墙土墙都是就地取材,用石块加黏土砌成各道墙垒,有些石墙,甚至蔓延长达十数里之多。

在清军的苦心经营下,整座乳峰山己经成为一座战争要塞。放眼望去,山上山下旌旗遍布,刁斗传习,人叫马嘶。密密麻麻的帐篷,寨子,似乎铺满整座山脉。

这些工事大部分都是清军效法刘衍方略,也算是这些鞑子活学活用,毕竟此时的满清还是处于上升期,还没有到故步自封、愚昧固执的地步,对于刘衍的先进手段,学习起来还是非常有成效的。

清军主力占据乳峰山,便占据地利,北据雄山,南俯川原丘陵,有若一头远古巨兽冷冷俯视。

洪承畴率领的明军援兵要想进入锦州要地,不攻下乳峰山是不可能的。而明军一旦进攻乳峰山,怕要撞得头破血流,伤亡惨重,就如同当初巨鹿、济南的清军一般。

皇太极与一众臣子朝着山城而去,路上皇太极的目光扫过山下各处。

乳峰山的南面便是要塞之地,北面岭下丘陵盘地平缓处,则是屯兵之所。特别是沙河沟等地,一直延伸到女儿河边,到女儿河与小凌河的交汇处,更是连绵的清军军营,可见此战清军出动兵马之盛。

随后皇太极带人上山,站在山上视线往东北方向望去,那边是石门山、石家岭等山地。

在那些山地的东面,小凌河蜿蜒流出,而在小凌河北岸,就是紫荆山、磨盘山诸山地,同样驻扎了清军兵马,防止明军攻击大凌河堡等要地。

很快,皇太极一众便来到山城,这里不是很大,东西约长两百多步,南北宽约一七十多步,城墙皆以石块垒砌,城池只有东门一处城门,城头上一杆十数丈高的龙旗大旄,正在城中迎风猎猎作响。

因为该山城作为皇太极的行营之所,所以城内己经装饰一新。特别城中原守备大厅,作为奴酋皇太极的下榻之处,屋内都换上了黄花梨桌椅,地板上更铺着厚厚的精细羊毛地毯,四壁还挂上象征满洲人图腾的五颜六色挂毯,显得富丽堂皇。

皇太极进入行宫后,高居在镶嵌了宝石与黄金的銮座宽椅之上,眼神锐利,俯视居于下方两边满满的满清各臣们。

此次大战,除了索尼等少数巴克什留守盛京外,余者满、蒙、汉各旗大臣,都随皇太极出征,可以说皇太极已经把满清的所有筹码都押到了赌桌上,成败就在此一举!

看皇帝神情严肃,下所有人都按照满、蒙、汉的身份各自站好队。

虽然此时皇太极宣扬满汉一体、满蒙一家,但事实上,就连满八旗之中各旗的地位都是不一样的,更不用说汉八旗与蒙古八旗了。

此时满八旗按照正黄、镶黄、正白、正蓝、镶白、正红、镶红、镶蓝的顺序排列,各旗旗主也是如此站队的。

至于蒙八旗与汉八旗,在蒙、汉八旗成立之前,他们是八旗满洲各贝勒的属人,说白了就是奴才而已。

清军在刘衍手中吃了亏之后,皇太极便更加重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