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qlshuwu.com

第六十五回汉中之变(1 / 2)

加入书签

曹植的顾虑很多。第一,金旋攻打司马懿是为报帝仇,这个堂皇的理由让袁绍和曹植皆无法出兵相助。第二,现在曹植刚刚接位,曹彰率兵投奔金旋后,西王兵力与金旋相比相差太远。若贸然出兵,则可能会让金旋借机发动全面战争,以现在的双方实力对比,曹植没有任何胜算。因此,曹植决定弃车保帅。

曹植从私心中很想派兵援助司马懿,司马懿毕竟是曹植的心腹,但那该死的徐质,偏偏让司马懿背了个弑帝的名声。

曹植是个很聪明的人,他知道什么时候该办什么事情。自己刚刚接任西王,十郡领土中汉中等于没了,在金旋三十万大军的攻击下,司马懿要想保住汉中是不可能的。新野、上庸是曹植的地盘,安定也没有问题,那是忠心耿耿的大将夏侯淳的地盘。

许昌、陈留、宛城、洛阳、弘农原本是曹丕的地盘,曹丕在臣子中有很高威信,此时借助夏侯兄弟的威名将曹丕软禁在长安,不能保证他的手下是否会借机兴风作浪。曹植此时若处事不慎,失去夏侯兄弟的支持,那么曹丕将会东山再起,取代曹植。长安郡内也没有彻底安定,这里有许多曹彰的党羽,在暗里伺机捣乱。

曹植现在感觉接任西王之后步履维艰,身心俱疲。他不禁羡慕起软禁中的曹丕,可以得享安乐。

曹植又想起四弟曹彰,若非争权夺利,曹植和曹彰还是很合得来的。最终曹彰与两个兄长反目成仇,远走他乡,对西王大业造成很大的伤害。

曹植手头可用的人才太少了,但该做的事情太多了。曹彰带了一批人才投奔了金旋,司马懿带了一批人才在汉中。而曹植手中可用之人,除了新野、上庸两郡的旧人,只有安定夏侯淳的手下可用。曹丕的那帮文臣谋士,是否应该起用,如何起用,这些问题都是些两难之事。

对于司马懿,曹植心里有着一种愧疚。阻击曹彰的原因是曹植的手书,司马懿之所以出兵是因为两人私交的缘故,完全是冲着他曹植的面子。曹植一直认为,徐质弑帝事件,其罪魁祸首应该是自己。如今司马懿有难前来求援,曹植却只能置之不理。

坐在西王的宝座上,曹植不能为了私交,而置西安大业安危于不顾。他现在必须要做的是稳定后方,稳定自己的权力,现在他肩上的担子太重了。

曹植失眠了,脑海里不断思索着汉中之事的应对方案。如果司马懿所部投降金旋,金旋更是如虎添翼。现在如果出兵,能救得了汉中吗?金旋会不会以此为借口全面开战?袁绍在东线也正虎视眈眈。

在曹植犹豫不决的同时,司马懿心里也异常的不能平静。看着城外整齐有序的金旋兵营,司马懿知道,以汉中十万大军对敌三十万的虎狼之师,无异是以卵击石。

一个时辰前,司马懿派遣阎圃为使去中王军营,探听金旋意向。中王起兵的理由是为帝报仇,司马懿担心即使举汉中投降,金旋也不会放过他。

若金旋不能允降,就只有固守一途,汉中一定会被攻破,这只是个时间长短的问题。如果汉中不保,能逃到那里去?曹植是不敢收留的,他之所以不敢出兵援助,就是因为害怕金旋以此为借口出兵。投靠袁绍或是条生路,但袁绍对樊稠的过河拆桥,让人寒心。司马懿知道天下未来是属于金旋的。

金旋军营里,金旋正与诸葛亮议事。金旋道:“司马懿派人商讨归降一事,孔明以为其意欲何为?”

诸葛亮道:“如今司马懿已无路可走,天下之大,无容身之地。曹植此次弃他不顾,因为根基未固,况且若假以主公借口,以他如今实力,与我大军不能抗衡。袁绍或能容他,但司马懿精明之人,降袁绍或降主公,司马懿必不会择袁绍也。战亦必败,退无去路,司马懿只有归降一途。”

金旋道:“我亦深知司马懿为天下大才,然现身背弑帝恶名,若准其归降,于我名声不利。”

诸葛亮道:“观司马懿所练之军,不亚于我军。若不准司马懿归降,司马懿必率众死战,如此双方战士损伤必众。虚名而换取数万战士性命,诚为可值。况且夜长梦多,曹植若提兵来救,汉中急切难下也。”

金旋心中开朗,升帐请阎圃入内。阎圃行礼毕,道:“司马将军请降一事,未知中王何处?”

金旋道:“归降之事,本王已允。司马将军大材,本王必当重用。何况此举免得生灵涂炭,也是万民之福。”

阎圃大喜,叩谢而归。

司马懿闻报,率荀玉、张鲁、张卫、杨松、阎圃、司马师、司马昭、许靖、王欣、王基、邓艾等,前往金旋大营谢罪投降。

金旋闻汉中诸人前来,与诸葛亮等文臣武将出营门迎接。

诸人进帐,司马懿跪下谢罪,道:“懿今背弑帝恶名,主公不计声名受累,懿感激不尽。”

金旋上前扶起,道:“仲达为部将所累,非汝之责也。实此次进军,非为别故,专为将军耳。”

司马懿不解其意。金旋请司马懿落座,接着说:“本王欲取天下,取汉中为帝报仇,只为借口也。将军守护汉中,必为我西路大军东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