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qlshuwu.com

第373节(1 / 4)

加入书签

贺絪道:“不调走,县里的人怎么敢说实话?如果事实属实,知县和众官员当然要受处罚。如果不属实,你们调到与新安差多的县。只看事情到底如何,决定你们的前程。”

听到这里,曹玉萍的脸色阴沉了下来。

莫员外被官府多所倚重,当然是真的。不过莫员外在民间如何,是不是能够在新安县里一手遮天,曹玉萍并不知道。作为知县,他知道那些干什么?

贺絪道:“这些日子,你们三人在一起,不要分开。处理公事,最好是当着我们的面,不要私下处理。更加不允许私下接见县里人员,不管什么事情,一定有人在场。诸位,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千万不要耍小聪明。只要被查出来私下里有什么动作,立即革职论罪,不需要上报了。”

曹玉萍听了,不由怒道:“这样岂不是把我们看成犯人了?真是岂有此理!”

贺絪道:“你们当官的时候,宣抚再三叮嘱,当官不能有私心。你们当了这个官,就是接受了这个条件。说把你们当成犯人,也可以这样说。查你们的时候,必须要配合。如果你们没有问题,当然会受奖励,就当是你们接受调查的补偿吧。如果有问题,按问题大小,会有不同处罚。你们应该明白,我们来不是跟你们商量的,而是调查你们的。”

说完,贺絪不再理曹玉萍,向城里走去。

曹玉萍气呼呼的,带着县尉和主簿两人跟上。

宋朝的官场与后世不一样,知县并不是州官员的下属,地位要高一些。一般来说,以朝官、京官做县令,则称知县事,选人则称县令。选人四阶,称为判司簿尉,知县要比州一级的判官和各种参军地位高得多。除非是州级的判官和推官、各种参军也是京朝官,如签判、知录事参军事等。

贺絪是宣抚司干办,地位就比知县高得多了。如果只是河南府签判来,就有些不合适。

到了县衙,贺絪自去休息,其他官员在县衙里交待工作。

看着自己带来的官员与主簿和县尉商量着县里日常事务,河南府签判陈郁对曹玉萍道:“知县,你大可不必如此生气,这是官员经常遇到的事情。宣抚的脾性,你们接触得少,可能了解不深。我们经常在他身边的人都知道,讲究一是一,二是二,按照规章制度来。贺干办话说得不好听,不是因为他对知县有什么成见,而是下来调查,就必须要如此罢了。如果不这要做,贺干办就不合格,不合格就要让你到合适的地方去。”

曹玉萍道:“什么意思?”

陈郁道:“宣抚所关心的,是官员在任上合不合格,而不是其他的事情。合格就晋升或者平调,不合格就降职,直到你到合适的岗位上。贺干办说的规矩,都是为这一点,没其他的意思。”

曹玉萍想了想,道:“这些与我何干?”

陈郁道:“是告诉知县,不是贺干办对你有什么意见,甚至要找你的麻烦。而是这件事情,贺干办需要这么办,与知县无关。这些日子,知县只要照常处理政务,等到新的知县到任就好。如果知县不能够照常处理政务,甚至本来做错了,想着用这些日子补救,那神仙也救不了你。”

曹玉萍不说话,在那里闭目思索。

陈郁话说的好听,可如果莫员外真像故事里说的那样,自己岂不面临处罚?现在难办的是,自己并不知道莫员外到底什么样子,在县里风评如何。而莫员外的风评,决定了自是受奖赏还是受惩罚。

真是岂有此理!世上哪有这样的事情?自己一个知县,政绩自该是由县里的钱粮决定,怎么能够由一个百姓来决定?这样一来,官员还怎么在地方当政?

曹玉萍靖康之前就做知县,这几年兜兜转转,又回来做知县。正想在新安县做出些成绩来,凭政绩升上去,突然就来了这么件事情。莫员外的事情与以前的处理风格完全不同,让自己有些手足无措。

贺絪换了便服,出来之后,让人去找张棣来。

张棣在宜园春吃得酒足饭饱,摇摇晃晃回到同福客栈。一到客栈,就见个吏人等在外面,让其到县衙去。

张棣转头看看,见旁边的院子围了很多人,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见到小厮过来,急忙拉住问道:“今日这里怎么这么多人?发生了什么事情?”

小厮道:“这院里住的是韩娘子,今日临盆。哪里知道她的命不好,孩子生下来,自己却难产死了。唉,可怜!对了,前些日子官人与她还发生了点不愉快,切莫住心里去。人已经死了,世间的恩怨一了百了。”

张棣道:“我又不是小气的人,一点小事,怎么还放在心上?就这样死了,着实可惜。”

一边说着,一边进了自己的小院,换了一件衣服,狠狠洗了把脸。对来的吏人道:“我中午饮了些酒,只怕味道有些难闻。干办那里,不会怪我吧?”

吏人道:“干办怎么会因为这种小事怪官人?”

张棣又对着镜子收拾了一番,张嘴使劲呼了一口气,闻着也没有大的味道。才随着吏人,向县衙去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