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任胡瑞的贴身卫队,装备上自然是格外的优待。要说胡瑞不是没想过给警卫营装备卡车和装甲车,组建一支真正的快速反应部队。之前芜湖也也从美国引进了一批福特卡车,胡瑞招募了一批科研人员根据福特卡车的地盘摸索着捣鼓出了一款装甲车。但是无奈的是这皮卡车数量很少,司机和维修配件更是缺乏,所以只能先紧着重炮团。这会的中国,汽车制造业还停留在零的白卷上,更不用提所必需的汽油、没有和相关维护零配件的生产了。一切全靠进口,就连烧的汽油也得靠进口!再加上这时期的卡车性能普遍不高,载重量底、行程短、故障率高、售价更是离谱。虽然美国人为了在长江流域打开销路,不敢把胡瑞当冤大头宰,但是回去算算性价比还真的不划算,还得受制于人。无赖之下胡瑞只得悻悻作罢。
至于新军最新成立的重炮团,放眼全国绝对是蝎子拉屎独一份。两个150毫米重炮营、三个105重炮营,全团五个重炮营、一个工程辎重营、一个警卫连的建制,如果在战场上遇见了,如果实心眼的真按照一个炮兵团的编制去对付,那绝对会被打的内伤吐血。原本二战时期德军装备的sfh18型150榴弹炮,膛线呈阴实际口径149、30倍径身管,发射火箭底排弹最大射程也只有19k。经过胡瑞的改进后,倍径略大,炮架和炮轮也更加轻便,全装药发射的时候最大射程也能达到19k,造价也相对便宜许多。lefh18型105榴弹炮也进行了相应的修改,以便适应中国战场的环境。要说五个炮营凑合着能组成一个炮兵旅,但是重炮这东西在新军当中属于一个崭新的产物,之前谁也没有接触过。除了派去德国学习的那两百人,其他的对于这些大家伙都是一无所知。所以只能按照一个重炮团的编制挤一挤,等把相关技术人员训练出来再说(历史上到了清朝灭亡,满清政府也从德国进口了一门14倍径105毫米野炮,初步成了野战重炮兵的探索。就连全国三市六镇编制中的75炮兵团的装备也没能统一。)。
胡瑞把整个芜湖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兵营,部队全部在成为进行整编。部队扩编后需要一段时期的磨合和训练才能初步的形成战斗力,因此胡瑞详细制定了为期十二天的高强度士兵演练,预定在10月24日左右出兵光复江浙沪。但是有一支部队却成了例外,他们只进行了三天的实兵演练,就匆匆的朝着九江进发,沿途补上剩下的训练课程。胡瑞清楚的记得,10月23日江西新军五十三标标统马毓宝起义,九江光复,随后马毓宝出任了都督。马当、湖口两个江防要塞卡在长江的脖子上,这样嫉妒依靠水路运输军火和物资的胡瑞感到如鲠在喉。因此不得不冒险抢在就九江光复前派遣安徽新军第二混成协,先行出发,攻占九江!一定要把卡在长江脖子上这两个要塞抓在自家手里!
为了确保第二混成协能成功拿下九江,胡瑞把芜湖的四个巡防营(炮营1个、骑兵营1个、步兵营两个)再加上见过血的宣城的两个巡防营,组建了安徽新军第二混成协(两个步兵团、一个炮兵营、一个骑兵营、一个辎重连、一个工程连、一个加强警卫排),共计五千八百人,其中老兵占了绝大多数,再加上装备上的优势,对于一个五十三标应该还是绰绰有余的。
随同第二混成协一起出征九江的还有一支小小的水面舰艇部队。这支小舰队的全部阵容就是三艘装甲炮艇,他们都是完工后拆成舱段,交由由德国货轮运抵芜湖重新组装下水的。这三艘不起眼的炮艇是胡瑞参照二战时期苏联卫国战争中大量使用的坦克艇(排水量五百吨以下的炮艇装上坦克的炮塔,视吨位具有一定的近海航行能力。现在朝鲜海军和俄罗斯边防还在装备。)设计出来的。由克虏伯承建,三艘装甲炮艇连同武备和保险等费用,一共开出了60万元的成本价,大致相当于一永丰级航海炮舰的造价。比起张之洞担任两江总督期间高价从日本长崎造船厂订购楚字级内河炮舰要划算得多(楚子级内河炮舰是晚清重建海军时期建造数量最多的舰艇,一共六艘,每艘造价高达393万两,堪称内河舰队中最昂贵的炮舰。作为一艘排水量750吨级的内河炮舰,小日本给出的价格实在太坑爹了。)。
每艘装甲炮艇满载排水量330吨,柴油机动力,最大航速16节,续航力1200海里10节。装备四门45倍径75毫米舰炮(两门一组,装在全封闭的炮塔内)、一座双联装792毫米马克沁机枪(装在后部舰桥上)、四门47毫米格鲁森机关炮。三艘装甲炮艇按照从一到三编号为“pt(中文炮艇二字的拼音首字母)”后缀数字,舷号用用白色油漆漆在艇首。这三艘炮艇总体上可以看做是苏联150吨级近海坦克艇的放大版本。不同于这一时期长江上常见的内河炮舰和川江炮舰,这三艘小艇外观十分的简洁。没有堆积的上层建筑(清末签署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将西方列强的势力引入了长江内河。当时长江两岸教案频发,各国为了维护租界区的秩序和长江沿工厂、侨民聚居地的安全,纷纷在中国部署内河炮舰。相当于移动的领事馆,因为要搭载大量的陆战队员,所以这些小炮舰都有两层甚至三层的甲板建筑,再加上低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