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qlshuwu.com

第22节(2 / 5)

加入书签

梁州占据地利之便,在仓江以南,下通横州,淮水一代,与西京、台州,绍南三地比邻,前二者土地贫瘠,民食不能自给,以种棉为生,若建商队顺仓江而下,半日可达,往返也只需一日光景。若收棉,以搅车去其籽,集坊中之力,织成布匹,以新式纺机,一月可得布匹八倍有余,必当堆满仓库,届时远贩西京等地,其利远超寻常布行百倍不止!

李道婆不喜权贵,不耐烦听这些,说道:“什么利不利的,奶奶怕是说错了地方,与我何干?还是请回罢,从新寻个人说说你的宏图大计,老婆子不懂这些。”说罢,起身便要走。

李婠忙起身,跳了腹稿几段,话说快了些:“今日得见您,我心坠坠,腹稿几万,只怕言行有失,我确实有良策,还请婆婆一听。去岁,梁州建了一织坊,现有女子三百人。”

李道婆听到这儿,倒是停下了脚步,回头问道:“你建的 ?”李婠点头应是。李道婆这才正眼打量了她下,随后转身又回凳子上坐下:“你是为着你的织坊来?”李婠道:“是也不是,只是都通一道。”

她接着道:“若有厚利,便能再招木匠,再买地方,再开十个,百个,千个女子织坊,让其遍布城村,而后全天下!日后再招三百人,三千人,三万人,三十万人又有何难?若有厚利,商人怎不会闻风而动,建织坊,请女子出工,届时,再无可层层盘剥之利,届时,天下女子都有可谋生之路!待布匹丰盈之时,物多价贱,人人可得衣穿!”

李道婆道:“官府可不是吃素的,这么多女子在织坊内,到时帽子一扣,你怕是有牢狱之灾。”李婠道:“届时,有其余商人闻风而至,织坊会遍地开花,不独我一家。如此,可消减其疑心,我再许以重利,上供衙门,必定能成!”

李道婆听此,笑了笑:“若能在我闭眼前见见这盛景,我必然能含笑九泉,死后也瞑目了。这听着到好,只怕施为起来,困难万分。我有一物赠你,你等着。”她转身去了屋内,出来时手拿有一个图册:“此十八种新式织法是我此生所得,现今我回的日子浅,只教了其他农妇前三种,我送后九种与你,助你成事。”

李婠接过,深深一拜:“多谢婆婆。我愿以百金为聘,日后供奉婆婆终老,请婆婆随我去梁州罢。”

李道婆哼了一声:“人家都捡金蛋,你倒是第一个想将金鸡揣走的。只是我如今只得这些革新法子,我老了,再不会有其他的,你这算盘是打错了,我去了也只是白白耗着你的粮食。”

李婠又重复了遍:“请婆婆随我梁州去罢。”李道婆道:“宿州是我故乡,从我回家一天起,我就发誓,此生不离她一步,你自个儿回去罢。”

李婠不动,面露难色。李道婆道:“怎么,要赖在我这儿不成。”李婠道:“我有个难言之请,不知当说不当说。”

李道婆道:“都说了还有什么不能说的?”李婠回道:“还请婆婆勿传其他人革新之法!”

李道婆听此,蓦然垮下脸,直直盯着李婠:“怎么?想独占了去吃独食?赚了便要贪了全天下人的?”

李婠道:“从长远计,如果推广脚踏式织机于个人,女子只会被困在家中,日夜不停纺织,不得休,日后,商人会闻风而至,压低布价,官府也会收更多重税,于女子而言,只会更苦。女子进了织坊,每月有银钱拿,税收又坊内担着,此为大善。若其他织坊压低女子工钱,延长女子工时,也是不行,因着人往高处走,我这织坊开着,人便会往我这边来。如此,才能经久不息。”

李道婆只道:“愚人,愚人!你那些宏图大计我管不着,只是待你织坊遍布天下之日又是何时?十年?百年?期间,布匹求大于供,自能换得银钱使,日后的重利重税,怕还在梦中。”

李婠听后,再三思索,忙道:“是我愚钝了,只顾着前方,没见着脚下,还请婆婆谅解。”

李道婆摆摆手:“你不要我传出去,法子多得是,没有大大方方说出来的,我晓得你的意思。”

两人正说着,门外传来敲门声。不时,一个汉子出去验看,原是陈昌,三七忙出门去迎,接过伞为陈昌撑着,惊道:“二爷,您怎么来了?”陈昌道:“我见雨大,来接你家二奶奶回去。”三七一面迎人进来,一面道:“二奶奶正在房中,二爷要不您到厨下等等,我叫夏菱去接。”

陈昌见茅檐低矮,只觉无处下脚,说道:“这雨也不大,我在檐下站站。”三七一听,便晓得他的意思,忙去叫夏菱去请。

李道婆、李婠二人在屋里听了这门官司,李婠道:“婆婆,失礼了。”李道婆道:“快些回去罢,你家人来接了。回去记得换身干爽衣衫,莫要生病了。”李婠点头应是,又朝李道婆拜了拜,才出门去。

陈昌站在檐下,见李婠乌发微湿,外披着件长衣出来,自三七手中拿了伞,快步上前,环着李婠,将伞撑在她头顶离去。

这儿二月间, 还没出冬日,天冷苦寒,李婠才淋了雨,半冷地撑着大半个时辰, 回了在宿州落脚的院子后, 才将换了干爽的衣衫便病倒了, 众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