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qlshuwu.com

第866节(1 / 2)

加入书签

“如果出现什么数据问题,一定要告诉我。”

当有了足够多的数据以后,计算就能够精确的更详细的区间,后续的测定工作就会非常的顺利。

大概过了一个星期左右,沈会明团队已经测定到了足够多的数据。

在把数据提交上来以后,王浩带着研究组就一起进行分析,首先是把新物理发现的可信度提升到了5σ。

之后又对新数据进行了详细的计算。

研究组所有人都参与了计算工作,最终也得到了辐射波的具体的频率、波长等数据,王浩召开了一次总结会议,确定把新型的辐射波称之为‘空间微波’,简称空间‘s波’。

接下来就交代了下一步的工作,沈会明团队负责s波检测设备的研究。

再下一步,则是利用s波检测设备辅助研究引力场技术。

如果所制造出的s波检测设备的精度足够高,就可以分区域进行详细的测定来判断s波的具体来源,以此就能够确定引力场设备底层构架具体是哪一部分发挥作用。

这是整体的研究路线。

王浩倒是觉得s波的研究,主要还是为理论提供支持,至于引力场技术的研究,s波设备后续会发生作用。

现在没有太大的用处。

在纯技术的研究领域上,他完全可以自己带领团队一步一步的去探索。

在对于s波有了充分的了解以后,引力场技术研究任务的灵感值也提升了很多。

【任务三】

【研究项目名称:以β-cwy-137为基础提升引力场强度(难度:a)。】

【灵感值:91。】

灵感值达到了91点,距离100点已经不远了。

他们可以只围绕设备底层构架来进行研究,方法就是提出各种方案去进行分析。

现在设备的底层构架依旧非常复杂,但拿掉了中心的三个模块以后,应可以确定起作用的是两侧互相对应的同向电流。

以此为基础进行研究,方向已经非常明确了。

研究组的主要研究模式回归常态,王浩开始不断的召开研究讨论会议,让每个人提出底层构架改善方案。

然后,慢慢进行完善。

当研究方式回归常规模式以后,也让好多参与研究的人心态发生了转变。

比如,何毅。

何毅的脸上重新带上了笑容,他觉得非常适应王浩这种研究方式。

这个模式就感觉技术很快就要提升了。

钱宏宇的心态截然不同。

他对于王浩的研究方式是一头雾水,很多时候确定一项底层构架的改变,好像就是王浩一个人做决定。

至于为什么这样去改变,根本就没有清晰的解释了。

钱宏宇顿时又出现了迷茫。

这样,真的行吗?

讨论会召开了一次又一次,做出各种各样的分析,但不进行直接性的实验研究,真的能提升技术吗?

百分百地球引力!王浩:现在没有人再反对了吧?

在开启引力场技术的研究以后,任务灵感值提升速度是非常显著的。

王浩对此也非常的满意。

之前进行纯技术的研究时,牵扯到底层构架结构几乎没什么进展可言,绝大部分所提出的方案,全都是没有基础支持的幻想,自然就不可能给研究带来正确反馈。

现在就不同了。

他们已经找到了和引力场直接相关的同向电流问题,再加上明确测定到了空间s波,再去联系其他的理论和技术,就可以拓展出很多有基础的想法。

当围绕正确的理论和技术去思考的时候,不仅是思路会变的明确,很多想法就会走在正确的路上。

其最直接的效果就是让任务三的灵感值提升速度很快。

在召开两次底层构架的讨论会议之后,任务灵感值就已经超过了100点,王浩也消耗了灵感值,确定了一种能够有很大突破的底层构架方案。

在有了确定了方案以后,他马上敲定了方案,并交给了实验组负责。

引力场技术的实验负责人是何毅和钱宏宇。

他们拿着方案找到了合作工厂,让他们按照方案去制造出底层构架所需要的部分,也指挥的工程人员对于原来的构架进行小幅度的更改。

在制造新装置的过程中,何毅和钱宏宇也忍不住讨论起了研究。

何毅对于研究非常有信心,他说道,“这次实验一定会有突破,我看王浩院士的样子就知道了。”

“真的吗?”钱宏宇的信心稍显不足。

“当然是真的,你要相信王浩院士。”何毅表示现出了极度的信心,“按照我对于王浩院士的了解,这次不只是有突破,而且很可能是大突破,我们就是正常去工作,然后期待就可以了,结果会让你大吃一惊!”

钱宏宇还是很不理解,他摇头说道,“如果真的是这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