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qlshuwu.com

第139节(1 / 3)

加入书签

可越是打心底喜爱这位女子,就越是为其的早逝可惜不甘。

为什么这样一位天才般的奇女子,却要那么早就离开人世?若是她还能继续在这世间,又能达到什么地步?达成什么成就?又是否能再推动和改变什么?真是可惜……太为其可惜心痛了啊。

【虽然王贞仪的一生很是短暂,但她的一生又何其绚烂。】

【如从她遗留下来的著作中就可以看出,王贞仪是一位从事天文和筹算研究的女数学家。】

【我们先来讲讲王贞仪在数学领域上的相关成就——】

【其中算筹,又被称为筹,策,筹策等,有时亦称为算子,是一种棒状的计算工具。

一般是竹制或木制的一批同样长短粗细的小棒,也有用金属,玉,骨等质料制成的,不用时放在特制的算袋,或是算子筒里,使用时在特制的算板,毡或是直接在桌上排布等。】

【应用“算筹”进行计算的方法叫作“筹算”,算筹传入日本称为“算术”。】

【另外算筹在我国其实起源甚早,如《老子》中就有一句“善数者不用筹策”的记述。

所见的最早记载是《孙子算经》,至明朝筹算渐渐为珠算所取代。】

【17世纪初叶,英国数学家纳皮尔发明了一种算筹计算法,明末介绍到我国,也称为“筹算”。

清代著名数学家梅文鼎,戴震等人曾加以研究,戴震称其为“策算”。】

【王贞仪也从事研究由西洋传入我国的这种筹算,并且写了三卷书向国人介绍西洋筹算,她在著作中对西洋筹算进行增补讲解,使之简易明了,除此之外,王贞仪介绍的纳皮尔算筹乘除法,当时的读者也都认为容易了解。】

一边说着,天幕之上则一边有着相关的画面展现以及演示。

这引得历朝历代下许多人都瞬间拿起了纸和笔,也在做相关的记录。

不过若是能得到王贞仪那三卷书等,那就更好了,毕竟天幕之上所展现和演示的范畴还是有限。

但哪怕只是这样,也是没得说。

否则他们又如何能从其他地方得到这些?

还是得知足才是。

【再说与探索自然相关的——】

【我们已知地球是一个大圆球,站在地球“边缘”,以及下半球的人为什么不会倾斜和摔倒呢?】

【这个问题对现代的人来说已是普通的常识,不用发问。

可是在18世纪末叶时,虽然我国大多数学者也都承认地球是圆的,但却很少考虑或回答不了这个不倾斜摔倒的问题。】

【唯有初出茅庐的王贞仪,经过仔细研究,对这个问题做了通俗的解释。】

【她在《地圆论》中说,地上的人都以自己居住的地方为正中,因此远看别的地方都是斜立的,似乎都该倾倒,实际都不倒,难道不是因为各地的人头上都是天,脚下都是地吗?】

【这就是说,人们生活的地球,处于四周都是天空的空间之中,对宇宙空间来说,任何地方的人头上都是天,脚下都是地,所以王贞仪正确的认为,在广阔无垠的宇宙空间中,没有上、下、侧、正的严格区别。】

【这在当时的社会,可是一个很难能可贵的认识。】

知其然和知其所以然的区别,知其然不难,可知其所以然却不简单。

可见这位王贞仪足以有探索求真的精神。

别人很少考虑的问题,王贞仪却能仔细研究,并且做出通俗解释,足可谓是难得了。

对于此女子,就算大多数男子也不能说些什么。

甚至有男子不禁摇头叹息道——

“如此女子,不管放在什么朝代之下,都当是无法泯灭于众的存在,也必然是令人敬佩和赞叹的存在。”

“谁说不是呢。”

“哎,诸位,可见这女子之能力确实也不弱啊。”

这倒是越来越无法反驳了……

【王贞仪29岁短暂的一生,做了大量的科学工作。

她精通地理,数学,医学和诗文绘画,也懂得气象,“言晴雨丰欠辄验”。

还有我们之前提到过的——她的文章“皆质实说理,为不藻采”。】

【不过王贞仪最有造诣的还是天文学。

她把自己研究天文学的成绩写成不少著作,但可惜的是,其中许多已被湮没。】

【现今能看到的只有《金陵丛书》中的《德风亭集》卷五,卷六和卷七中有关天文历法方面的心得体会。】

【如卷五中有《岁差日至辩疑》,《盈缩高卑辩》,《经星辩》,《黄赤二道解》。

卷六有《地圆论》,《地球比九重天论》,《岁轮定于地心论》,《日月五星随天左旋论一、二、三》。

卷七有《月食解》,《勾股三角解》等。】

【据传她的著作共有64卷之多,可惜如今我们只能读到很少一部分了。】

竟是这样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