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qlshuwu.com

第174节(1 / 3)

加入书签

秦大母应下:“是该好好养养了。”

白起来到咸阳交虎符的时候,秦鱼正在家中接受秦大母和秦母的两重滋补,白起没上门来拜访,秦鱼没出府,两人自然是见不到了。

秦鱼听说,白起是在秦王的再三挽留,三请三辞之后,仍旧坚持要离开,才最终离开的。

据说,白起不仅连虎符都交了,就连他武安君的君印都曾经上交了两次,最后为了不让秦王脸色太难看,才带着自己武安君的君印和新增加的食邑离开回老家。

蔡泽也来咸阳了,不过,因为秦鱼被猜忌的事,秦鱼给蔡泽的举荐信是不好再用了,也不知道是什么缘分,蔡泽居然成了太子柱的舍人,为太子柱应对秦王的各种问题和考验出谋划策,很快就从太子的一众门客舍人中脱颖而出,成为太子最看重的谋臣。

范雎也没闲着。

如今安平君被召回咸阳,白起也已经从河内回老家,赵国和魏国认为机不可失,没有两人在,秦国就没有那么可怕了,秦魏对峙的战场开始蠢蠢欲动起来。

为此,秦王不得不继续向河内派兵遣将。

范雎借此时机,将自己的救命恩人郑安平举荐给秦王为将,率领五万大军去河内支援王陵。

自从安平君识趣的不再出现在秦王身边,范雎觉着周围的空气都清新了不少。

这不,北地郡的郡守因为年老,再也经受不了北地的风沙,再三请求叶落归根,秦王怜其苦劳,准许他归家养老,这样北地郡的郡守之位就空出来了。

范雎趁此举荐自己的第一个恩人王稽为新的北地郡的郡守,既然是范雎举荐的,而且王稽也是秦国多年的老臣,秦王并没有多做考虑,就任命王稽为新的北地郡郡守。

不知不觉间,冬至将到,秦鱼来与秦王辞行。

秦王看着狐裘裹身,金雕玉琢的白皙少年,道:“可是决定了,不在咸阳待着了?”

秦鱼笑道:“我已经很久没回栎阳了,很想回去看看。”

秦王捏着秦鱼的栎阳令印把玩,这块令印,当年还是他亲自交给赵鱼的呢,那时候,赵鱼才几岁?

现在,这令印居然又给他送了回来,他以为,这块令印,会一直悬挂在少年腰间的。

秦王道:“你不能回栎阳,你的封地在洞庭,要回,也是回你的洞庭去!!”!

投降(霸王+7)

秦国的安平君在回到咸阳后就抱病在身不见外客,和白起在秦国的朝堂上与秦王上演三请三辞的戏码,早就被驻扎在咸阳的各国使臣和间人们传回自家主君那里。

赵国和魏国最先得到消息,平原君的门客带着平原君的信约去见信陵君,谋划一起攻秦。

赵国和魏国在战场上不利,在对秦国用间的这段时间,王陵和王翦两人并不是按兵不动的,大军在外,人吃马嚼都是一个非常大的开支,若只是按兵不动,尤其是在己方占据优势的情况下还不去攻城略地,那就是主将的失职,也失去了征伐的意义。

所以,在信陵君等待咸阳的消息的这段时间,王陵其实是一直从大军在河南的驻扎地,稳定的向陶地方向推进的。

有了王翦的五万大军支持,很久没有向外扩张的陶地也不再蛰伏,而是出动出击,向濮水进发,意图与王陵大军一东一西联合挤压信陵君率领的十七万魏军,将陶地和秦国的河内连接起来。

王陵的进军速度并不快,相反,非常缓慢。

原因就在于,大河以南宿胥口到平阳、桂陵这一片区域,全部都是一望无际一马平川毫无遮拦的平原地带,可以作为敌我双方大军的交战战区,但及其不利于防守。

所以,王陵为了能尽可能的拉回己方防守不让魏军渡河的优势,除了主动进攻,就是在平原地上挖壕沟,建堡垒,设关卡,索性他背靠今年大丰收的河内,不缺粮草兵械供应,又有一十万大军在手,更不缺黄泥土,便干脆在平阳南面这一带构筑这个时代最著名也是最常见的军事防御体系——建城墙。

依靠丘陵山脊之便构建的堡垒叫长城,在平原上拔地而起的防御工事就叫城墙了。

随着大军的持续推进,王陵从宿胥口到桂陵这一路,一共分别建了三长两短五道城墙,王陵建的这五道城墙,不高,但足够厚,也足够长,只有平推的一面,没有左右护持。

也就是说,若是魏军战车和骑兵从城墙的两头绕过来,同样能包抄秦军,但若这城墙建的足够长,绕的这个过程就需要很多的时间,而王陵要的就是这个时间差。

有了这个时间差,无论是往后退,还是重新组织军卒进行下一轮进攻,都会从容许

多。

而且,有了这些城墙,大军在正面的防御斥候方面,就可以减少将近三分之一的人手,就可以用这些人去做其他更重要的事情,一举数得。

王陵大军进军缓慢,但对魏军造成的压力是巨大的。

若是真让秦军将堡垒建到濮水河畔,沿着濮水溯游往上,可就要到大梁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